其他
杨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实现了三次飞跃,分别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三次飞跃引导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从短缺经济、温饱不足转向改革开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走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次飞跃都是一座丰碑,是引领中国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①(以下简称《决议》)之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历史地位。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②《决议》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发展过程中的不断丰富,既指导着中国化现代化道路的前进方向,也在实践中实现着理论的自我丰富完善,开创性的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概况而言,实现了理论三大飞跃,树立起三重历史丰碑。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其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敢于实事求是地应对和回答时代课题。结合历史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指导实践并完善自我的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必将实现新时代的伟大胜利。
————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②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1-11-1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第一个丰碑:
毛泽东思想回答了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第二座丰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改革开放的根本方向
————
①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1-11-12.
————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邓小平单刀直入地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好似很初始的问题。对一些多年形成、好似定论的观念提出挑战,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结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实行改革开放,短短十几年使我国摆脱了短缺经济,由温饱不足走向富裕起来,在苏东剧变的危机中大步前进。之后,江泽民、胡锦涛为主的领导集体先后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大体形成以下主要新的亮点:(1)社会主义本质论。厘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它明确了贫困、愚昧、封闭不能与社会主义划等号,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根本宗旨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制度。坚持和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不能马上进入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科学发展生产力,摆脱贫困使人们富裕起来。在现实条件的约束下,立即进行全面国有公有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能与社会主义划等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成分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同时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是发展的基本动力,要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不断解放生产力,特别是要解决当时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4)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增强发展的活力,配置好资源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同时要克服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使之沿着社会主义原则运行和发展。(5)在更高的水平和更广的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保证独立性,正确处理以我为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坚持自我创新为主的方针,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人力是第一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必须大力培养、引进和依靠人才。总体上,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路,并结合中国实践进行大胆创新,通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座丰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新时代之问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必然在新时代有新的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面新时代的新局面、新问题与新挑战,回答并系统设计适应新要求的新课题与新规划:在新的时代,应当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的发展时代,中国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接受新的挑战和新的使命,迫切需要理论突破与创新,带领中国走向新征程,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无法前进、无法健康持久发展,中华民族就无法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新飞跃,甚至中途夭折。
————
①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1-11-12.
②同上。
————
党的十八大前后,虽然我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整体处在陡峭上坡阶段,面临的形势仍旧严峻复杂,尤其是一系列隐蔽的风险十分突出。当年苏联的蜕变就是在建国四五十年之后,经济上工业化大体完成,公有制经济呈现强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超级大国,能够与美国对峙成为一个霸权国家。可以说帝国主义从外部可能短期无法摧垮它,然而其内部已经变质。大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内部形成了一个把持政权但脱离人民的特权阶层,到80年代中期经济严重下滑,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垮坝式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全面解体。而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虽然体量大但不够强,内部积累了许多病疴,特别是严重的腐败问题,从深处腐蚀党的肌体,发展下去党也有变质的危险。经济上二十多年高速发展之后,遇到新征途的转变阵痛,结构性问题和供给侧质弱的问题较为突出,发展不平衡十分突出,往后的路子怎么走,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现成的答案。在这个关键点上,习近平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思维,以新的方式强力进行严厉的反腐败斗争,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供给侧改革,组织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开展了振奋全球的扶贫工作,全面开展了五大战略布局,战胜了旷世未有的重大疫情,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上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强权势力和霸凌行为毫不退让,坚决维护民族尊严、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创新式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思路,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得唯一的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概括:“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变革。”①伟大实践催生崭新理论、崭新理论指导伟大实践,在全面建成小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当代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它的内涵博大精深,《决议》概括了十个明确、十三个方面的贡献,全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里仅就几点做简要的梳理。(1)科学地廓清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指出了新的重要矛盾。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正如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新阶段”一样,在我国当前这一新阶段,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由全面小康走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主要矛盾是人民美好生活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分阶段实现不同程度的共同富裕,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前进。放眼全球,又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世界社会主义正在走出低潮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新的复兴这第二个百年之梦,意味着中国推动世界出现新的局面局势,关系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的命运。(2)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特点和最大优势,是居于首位并与强化党的建设辩证地结合起来的,党的事业以人民为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以往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许多不同特点,而党的领导始终是居于第一位的最关键因素。社会主义建设可能表现出很多新形式、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但只要坚持党的坚强正确领导,社会主义的道路、性质就不会变。打铁必须自身硬,这里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党本身就要严于治党、自我强化、自我革命,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新的升华,这是历史经验的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创意,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整体性发展矛盾,居于最核心的上层建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性质,由此深化了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党的事业一切为人民,以人民为主体,不断为实现和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不息,这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①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1-11-12.
————
(3)系统地安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构,明确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构成体系。其中,根本制度是共产党领导,基本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成分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共存,交换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同市场机制结合中,社会主义制度是决定性的)。同时又有一系列重要制度相匹配,如国有企业、集体经济、多种成分的分阶段改革;分配中有主次之分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以不同的功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服务;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法实施反垄断和限制资本无序扩张,体现社会主义交换关系。(4)发展方式上以新的发展理念统领,强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的新格局。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配之以供给侧结构改革,并与增强需求侧互动。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并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展节奏掌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改善宏观调控,避免急转弯和大起大落。(5)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容的新发展理念,统领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点。比如,习近平同志提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将科技创新提到首位,多次评价区块链、数字经济等高新技术新趋势,强调技术的自主研发,跟上、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再如,强调五位一体的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建立人与自然共同体,提示新生产力的一个新特征,引领新时代发展路径。再如,强调协调发展理念,创新区域发展理论,并把握产业结构不平衡——平衡的辩证运动规律。以系统理念引领系统发展,这些新发展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新领域、新高度。(6)以推进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治理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社会矛盾,是以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曾涉及的,它是破立结合、系统开拓,超越了“管理”的范畴、深度和方式,扩充和升华了人民政权的职能,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针。从范围上说,它覆盖整个社会各个领域,面对新矛盾破旧鼎新,运用当代思维和数字技术实施现代化治理。从结构上,以现代科技为支撑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把社会生产推到高级现代化水平。从深度来说,把众多领域组成一个整体,提升到新的现代化水平,全面继承和超越中国的乃至全人类的已有成果及其精髓,引领世界先进水平。从方式上说,不搞大轰隆地民粹主义式的群众运动,避免大的阵痛和风险,而是通过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有计划分步骤地改革,依靠党的领导和群众智慧相结合,使广大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创造一个全面繁盛的新世界。新的治理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体现了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科学性。(7)提出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崭新模式,既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老路,又不同于苏联的旧辙,为世界人民树立新的样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民的现代化,其成果不是归大资本垄断集团所有,也不是为特权阶层把持,而是让人民分步骤地共同获得幸福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系统的、深入社会方方面面的,使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健康、安全共进,物质、精神全面享用。中国式现代化以科技创新的先进生产力为支撑,破除原有生产方式、结构方式,实现平衡、充分发展,特别是人民生命至上,优化生态环境和健康体魄,而不是西方的畸形化发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创新。(8)对防范风险做辩证的深化论述,把建设和安全放在同等位置。这不仅是社会矛盾学说的深化与开拓,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过程。社会主义建立和巩固发展的宏伟工程比之以往的社会更替要复杂得多、艰难得多,传统的道路、守旧的势力、国际斗争、社会风气、自然灾害等时常造成意外损失,之前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比较乐观,对其困难和复杂程度估计不够,也并未做特别的论述。中外历史表明,防治风险问题与发展同等重要。“病倒如山倒,病好如抽丝。”一次风险可能使许多发展成就前功尽弃,特别是颠覆性错误风险,可能使整个事业毁于一旦。对于中国社会长治久安、实现更高的目标来说格外重要,尤其中国作为当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发展的道路上没有前人经验,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谓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无限风光在险峰。马克思主义风险学说、灾害论述,以前几乎是空白。习近平同志不仅填补了这个空白,而且主持专门建立了防治突发风险的机制,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学说。(9)对于扩大开放、外交事业,创造国际环境,近期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统一战和治理国际秩序,以期实现人类大同,理论上也有重大发展,突出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开放型世界的学说,既是“解放全人类”观点通俗化、实用化,揭示了世界共产主义近期和远期发展的规律,又是团结各种进步力量的旗帜,并有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重大方略,成为广泛和平外交理论的理论基础,使整个人类看到了实现共同富裕和进一步大发展、实现物质精神自由的希望。以上概括只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概要说明,如果详细展开论述,还会包括更丰富的内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论、军事理论等等,综合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全面的创新,仍需要进一步系统领会和梳理。“三个丰碑”凝结了我国几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规律,最终形成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正确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的历史秘诀,也必将在中国化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引领中国胜利完成新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1-11-12(1).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相关阅读
“十个明确”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系列述评(十篇合集) 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共同点丨新表述丨替换词) 本站评论员:关于《决议》中“飞跃”问题的若干思考 本站评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重磅信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创造性升华 侯惠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历史根据 【重磅文章】章忠民、郭玉琦: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与意蕴 何毅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对“三大规律”认识新的飞跃 庞立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新成果 陈金龙:从四个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张明: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问题的学术思考 李正图:从四次“伟大飞跃”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郭庆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缜密逻辑
本文作者:杨继,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金融科技,健康经济学
本次转载来源:“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微信公众号